万亿降准实施在即,人民币汇率竟一举创出3年多新高!
12月8日上午,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携手冲高,双双突破今年5月份高点,创出2018年5月以来的新高。
人民币汇率缘何如此强势?如何看待未来走势?
人民币汇率逆势走强
自9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连续3个月升值。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延续了自2020年6月开始的升值势头。
统计显示,截至12月8日10点,今年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累计升值2.85%,同期美元指数上涨6.88%。
在美元汇率走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逆势走出独立行情。
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反映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汇率变化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102.66,处于2015年12月以来的绝对高位,并较2020年末升值8.25%。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称,2021年9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走势明显背离,美元指数反弹人民币汇率不贬反升,人民币一篮子汇率指数处于强势水平。
人民银行12月6日宣布将于本月15日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通常认为,大额流动性释放,将通过利率机制,对本币汇率施加贬值方向的压力。然而,降准消息的宣布,并没有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强势表现。
12月7日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加快升值的特征。
为何这么强?
人民币汇率为何能走出独立行情?
出口高景气促进经济稳健运行、外资流入较快增长、货币政策维持稳健等支持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基本稳定,成为市场共识。
而对于此次降准,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强调,稳健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是货币政策常规操作。人民银行坚持正常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短期人民币汇率仍强势,密切关注央行态度变化
华中某股份制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年底结汇盘踊跃,盘中大行购汇明显减少,预计短期人民币汇率表现仍较为强势,须密切关注央行态度变化和重要技术关口对汇率的压制作用。
不过他也指出,央行仍有充足的工具来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区间,但目前观察,央行更倾向于让市场力量对人民币汇率发挥作用,或有意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
11月中旬,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会议曾指出,目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未来人民币汇率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双向波动是常态,合理均衡是目标,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
年底可能出现结汇通道拥挤效应
银河期货宏观研究员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强劲,是因为年底前出现的结汇通道拥挤效应。前期人民币汇率走势强劲,外汇收入企业不愿以低价向银行出售外汇,而希望以较高的汇率向银行出售外汇,即持汇惜售或待售。
但是当人民币汇率在年底前依旧保持强势,很容易引发结汇通道拥挤效应,而结汇通道拥挤效应又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走高,汇率风险在出口等外汇收入企业显现和引发。
市场人士指出,从历史上看,年底因为面临着出口企业结汇结账等因素,人民币汇率在多数时间表现偏强。今年可能出现结汇通道拥挤效应的可能性有增无减。
双向波动是大趋势
市场人士指出,近日公布的国内出口数据保持较高增速,贸易顺差虽低于预期,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支撑人民币表现强劲。短期出口仍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而这种支撑力量明年可能趋于回落。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指出,随着疫情对于供应链的限制逐渐减少,国内出口增速趋势上大概率将会趋缓,贸易顺差的收缩将会压降结售汇需求,进而在供求层面削弱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
也有业内人士提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较多受季节性因素的作用,不可就短期走势作线性外推。事实上,近年来实际市场表现已反复证明,双向波动才是人民币汇率运行的大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仍将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并保持双向浮动的基本格局。但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区间可能比今年要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