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宁波慈溪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 RCEP项下进出口贸易为何能在上海持续快速发展?
• 卢旺达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 澳大利亚2024年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1%
• 泰国推动出口贸易增长
• 韩国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1.7%
• 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
• 前5个月中老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5.1%
• 印尼“推迟”铜精矿出口禁令
• 日本“大规模干预”难扭转日元颓势
宁波慈溪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在内外贸一体化的赛道上,浙江宁波慈溪市积极促进双循环发展,努力开拓内销市场。目前,慈溪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近3000家,其中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企业有1800家。慈溪市政府通过“春雷计划”和“慈溪优品馆”等项目,优化跨境出口,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慈溪已培育省级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15家、省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1个,计划培育一批年销售额大、内外贸业务并重的“链主型”领跑企业,形成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格局。
▼小世有感:宁波是制造业大市和外贸大市,拥有大批以出口为导向、实力雄厚的制造企业,慈溪更是重要的经济县域。在稳定出口的同时,发展内销,确保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同样重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模式有助于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加抗风险能力,为企业提供新的增长点。
资讯来源:中国贸易报
RCEP项下进出口贸易为何能在上海持续快速发展?
上海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上海海关受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享惠进口货物货值140.7亿元人民币,税款减让3.8亿元,涉及企业1799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1.3%、66%和34.8%。2023年,上海海关关区RCEP项下享惠进出口总值657.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4.3%,其中2142家企业利用RCEP进口货值355.3亿元,实现税款减让8.9亿元。
自2022年1月1日至今年4月30日,上海海关关区累计有10.2亿元的塑料制品、车辆、服装鞋靴等出口货物获签RCEP原产地证书,423家企业通过RCEP首次进入成员方市场。上海海关关区企业申领RCEP原产地证书累计达19万份,涉及货值累计675.7亿元。
▼小世有感:中国企业在RCEP框架下享受税收优惠和政策红利。RCEP政策实施也提升贸易便利性和竞争力。
资讯来源:经济参政报
卢旺达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卢旺达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大,2023年共吸引外资约24.7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约50%。近年来,卢旺达在科技、金融、旅游、服务等领域着力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数据显示,卢旺达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8.2%,高于政府预计的6.2%。
根据卢旺达鼓励外资进入的新版《投资法》,外国投资在卢旺达不受行业限制,没有股权限额,外汇进出也不受限制。卢旺达政府允许外资企业获得农业耕地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对于符合要求的外资企业,卢旺达政府将给予其所得税减免优惠。
卢旺达政府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中国都是卢旺达最大投资来源国,中国投资占卢旺达外国总投资的比重分别为9.5%和11.2%。
▼小世有感:卢旺达积极吸引外资,注入经济增长新动力。中企开拓新兴卢旺达市场,展现了两国经济合作巨大潜力。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澳大利亚2024年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1%
澳大利亚统计局5日发布数据显示,该国今年一季度经济环比增长0.1%,截至今年3月的年度经济增长率为1.1%。这是自2020年12月以来最低的年度增长率。人均GDP连续第五个季度下降,一季度环比降幅为0.4%,同比降幅达1.3%。国内最终需求表现疲软,仅增长0.2%,增幅低于前一季度的0.3%。
一季度澳大利亚家庭支出环比增长0.4%,主要受家庭在电力、医疗、房租和食品等必需品类别的支出影响。同时,澳大利亚雇员薪酬在该季度环比仅增长1%,为2021年9月以后的最小增幅,表明该国劳动力市场增长正在放缓。受此影响,叠加投资收益增幅较小等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家庭储蓄与收入之比从去年四季度的1.6%降至0.9%。
▼小世有感:企业和家庭的消费信心受挫,利率走高、通胀持续及全球局势不确定性拖慢了澳大利亚经济增长的步伐。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泰国推动出口贸易增长
泰国商业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泰国出口额同比增长6.8%;前4个月,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
大米等泰国主要农产品出口将在未来保持积极增长态势,预计今年第二季度出口额将增长0.8%至1%。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泰国大米出口达250万吨,出口额同比增长49%;4月大米出口约为8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60%。
此外,自4月进入水果收获季以来,泰国榴莲、芒果、山竹、龙眼等热带水果对外出口量持续增加。中国是泰国水果主要出口目的地。目前,中泰双方已开设16处水果陆路进出口口岸。
汽车零部件、机械零件、化工制品等工业品在泰国出口中也占相当比例。今年4月,泰国工业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2%。
▼小世有感:泰国出口贸易的增长离不开中国等重要贸易伙伴的支持。作为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大国,粮食、水果等产品是泰国贸易稳固增长的焦点。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韩国5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1.7%
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6月1日发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在半导体、汽车出货量强劲推动的背景下,韩国5月份出口达到581亿美元,同比增长11.7%,连续第8个月同比增长。数据显示,5月韩对华出口额达113.8亿美元,创下2022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韩对美出口额为109.3亿美元,中国再度反超美国成为韩国商品最大出口目的地。
韩媒分析称,由于全球信息技术市场形势向好,5月韩国对华出口半导体等中间产品增加,推动韩对华整体出口的提升。另外,韩国5月份进口下降2%至531亿美元,贸易顺差为49.6亿美元,这是韩国连续41个月来最高的贸易顺差,也是韩国连续第12个月保持贸易顺差。
▼小世有感:韩国五月出口增长迅猛,其中半导体和汽车等产品出货量增加。韩国出口与国际市场形势关联紧密,其出口增长或说明全球需求正在复苏。
资讯来源:国际商报
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
6月3日,欧洲基准荷兰TTF天然气期货合约涨超8%,报37欧元/兆瓦小时,创年内新高。欧洲此次天然气价格大涨的主要因素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来源——挪威停气了。3日,挪威Nyhamna天然气处理厂报告发生意外停机事件。与此同时,挪威通过北海输送到英国Easington终端的天然气流量也骤降至0。目前尚不清楚,挪威大型天然气处理厂Nyhamna的意外中断将持续多久。
据悉,英国三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仰赖这条管道进口。自从俄罗斯对欧供气骤减后,挪威现在是欧洲的最大天然气供应国,2023年大概占到该地区供应量的30%。除了挪威的管道天然气外,欧洲也在大力进口美国和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随着高温热浪席卷亚洲,空调用电需求的增加也推动天然气进口需求的增加,导致亚洲与欧洲竞争天然气的格局进一步加剧。
▼小世有感:挪威天然气处理厂发生意外事故,天然气供应下降,导致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天然气是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上涨或导致欧洲整体物价上涨。
资讯来源:国际商报
前5个月中老铁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5.1%
据中新网消息 根据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统计,今年前5个月,中老铁路累计开行货物列车7578列,运输货物836.8万吨,同比增长15.1%。国铁昆明局货运部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货物运输需求旺盛,中老铁路具有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畅通安全等优势,受到沿线客户青睐。
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开行规模稳步扩大,运行时效稳定在26小时;水果班列到达90分钟内进入集装箱场进行卸车,卸车后90分钟内组织回空箱上线运行,实现取送、调动、装卸作业无缝衔接。“中老铁路+中欧班列”的国际运输新模式更是将老挝、泰国等国家至欧洲的铁路直达运输时间大幅缩短至仅15天。
▼小世有感:中老铁路同中欧班列的联线贯通提升了货运时效。铁路运输的有机结合也为区域合作为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引擎”。
资讯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印尼“推迟”铜精矿出口禁令
印度尼西亚贸易部宣布,延长印尼自由港公司的铜精矿出口许可证至12月31日,该证原定于5月31日到期。自年初以来,铜价一直飙升。之前国际铜价攀升至创纪录的水平,最活跃的纽约期货7月合约5月21日报收于每磅5.106美元的高位。印尼“推迟”铜精矿出口禁令,可能导致5月份创出历史新高的铜价面临下行压力。据悉,2023年6月,印尼政府针对铜精矿实施了出口禁令,目标是吸引外资在当地建立加工设施,进而推动印尼的工业进程。
▼小世有感:印尼政府推迟的铜精矿出口禁令,确保了未来铜的供应水平,间接导致市场对铜的价格预期下降。
资讯来源:国际商报
日本“大规模干预”难扭转日元颓势
据路透社报道,过去一个月来,为了支撑日元汇率,日本当局在外汇市场上动用价值9.79万亿日元(622.3亿美元)的资金进行干预。这些举措使得日元汇率没有再创新低,但不太可能扭转长期下跌趋势。日元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具有韧性以及美联储推迟降息,而预计日本银行今年将不急于加息。
尽管花掉了几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效果并没有维持下去,随着日元汇率在160这个阈值附近徘徊,市场关注的焦点已转向日本是否以及何时再次入市,因为160被普遍视为当局干预的底线。5月31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点20分,日元对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157.235日元。
日本财务大臣当天早些时候发出了新的干预警告,重申官员们正在密切关注外汇市场并准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小世有感:日本动用大量资金干预外汇市场,目的是扭转日元兑美元汇率的下跌趋势。但日美之间利差仍然存在,如果日本央行没有加息计划,干预举措可能收效甚微。
资讯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