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俄罗斯成中国汽车最大出口市场
• 非洲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 马来西亚宣布启动加入金砖国家程序
• 中波支持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
• 德国6月IFO商业景气指数意外下滑
• 日媒:“日元实力”跌至历史新低
• 全球海运价格一涨再涨
•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两年下降
• 美国消费者支出不断下降,预示经济衰退即将到来
俄罗斯成中国汽车最大出口市场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6月25日报道,中国汽车新闻网6月23日援引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报道称,2024年1月至5月,中国对外出口了245万辆汽车,俄罗斯成为从中国进口汽车最多的国家。
报道称,今年前5个月,中国向俄罗斯交付了37.25万辆汽车,几乎是中国向墨西哥出口汽车数量的两倍,后者以19.06万辆位居第二,随后是巴西(15.96万辆)、比利时(12.4万辆)和阿联酋(11.45万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方面,巴西、比利时、英国位居前三。
据报道,2023年,中国出口汽车522万辆,同比增长57.4%。2024年1月至5月,中国汽车出口金额达到464亿美元,中国汽车出口均价为1.9万美元。
▼小世有感: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最大出口市场,这促进了中国车企的市场拓展,推动了汽车产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同时也将带动更多领域的中俄经济合作。
资讯来源:中国经济网
非洲电子商务加速发展
数据显示,肯尼亚、埃及、南非、尼日利亚、乌干达、加纳、刚果(金)等多个非洲国家的电子商务交易额正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数据统计网站Statista的最新数据表明,2023年埃及电商渗透率为55.37%,居非洲国家首位。南非电商渗透率为49.36%,排名第二。其后是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摩洛哥等国。该网站预计,未来几年,非洲国家电商渗透率将继续大幅增长,到2027年,埃及电商渗透率预计升至70.13%,肯尼亚和南非的电商渗透率将达到63.86%和59.69%。
随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新的电商平台在非洲大陆不断涌现。据“非洲新闻网”报道,非洲已有数百家电商平台。
▼小世有感:非洲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电商平台涌现,中非合作加强或将为非洲电商产业注入新能量。
资讯来源:人民日报
马来西亚宣布启动加入金砖国家程序
马来西亚政府近日宣布,即将启动加入金砖国家(BRICS)的程序。据马来西亚媒体报道,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表示,“我已向巴西总统卢拉表达(加入金砖)意愿,并将根据程序提出申请。”
越来越多的东南亚国家表达了加入由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金砖国家的意愿,原因之一是他们希望在全球经济舞台上获得更多的选择。6月11日,泰国外长玛里在俄罗斯参加“金砖国家同发展中国家外长对话会”时,向俄外长拉夫罗夫提交了泰国有意加入金砖国家的正式信函。一旦获批,泰国将成为该集团首个来自东南亚的成员国。
▼小世有感:金砖国家由新兴经济体组成,成员国之间合作密切。以马来西亚、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不断展示加入金砖国家的意愿,为全球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和可持续性发展注入新期待。
资讯来源:国际商报
中波支持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
6月22日至26日,波兰总统杜达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波双方一致同意制定并积极落实两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行动计划表示,双方支持在电动汽车、绿色发展、物流等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合作,改善投资环境,为两国企业进入对方市场提供机会平等、公平竞争营商环境。
在经贸投资方面,行动计划称,双方认识到中波经贸合作的巨大潜力,愿建立更加平衡的双边经贸伙伴关系,鼓励各部门和机构利用现有机制深化双边经贸合作和扩大相互市场准入,包括加强企业对接及创造其他机遇。双方将积极改善贸易平衡状况,扩大波兰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准入。
▼小世有感:中国同波兰两国未来商贸合作潜力巨大。双边经贸伙伴关系的深化保障了两国产业链互联互通、促进经济增长,带来更多互惠共赢的机遇。
资讯来源:欧洲时报
德国6月IFO商业景气指数意外下滑
德国IFO经济研究所24日发布的6月德国商业景气指数由5月的89.3意外下滑至88.6。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反映企业对未来6个月预期的指数也明显低于上月水平。此前经济学家普遍预期上述数据将出现小幅增长。
这项调查针对制造业、服务业、贸易和建筑业企业每月进行9000份问卷调查,被认为是德国经济最可靠的先行指标之一。
IFO经济研究所表示,虽然服务业景气度继续上升,但制造业景气度在三连增后出现回落,批发和零售业景气明显恶化,建筑业依然在低位徘徊。德国经济仍很难走出增长的停滞。
24日欧洲交易时段早盘,欧元兑美元汇率明显反弹。但不及预期的德国6月IFO商业景气指数发布后,欧元兑美元汇率上升势头被明显压制。分析指出,德国6月IFO商业景气指数不及预期,这或将支持欧洲央行继续降息。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欧元区6月商业活动增长大幅放缓,需求自2月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小世有感:德国制造业和贸易数据恶化,导致市场对德国整体信心下降。虽然德国建筑业和服务业景气度有所改善,但总体商业信心的不足,德国经济复苏依然不乐观。
资讯来源:经济参政报
日媒:“日元实力”跌至历史新低
据日本《每日新闻》6月24日报道,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中,日元实力下降最为明显。今年5月日元实际有效汇率为68.65,甚至低于实行1美元兑360日元固定汇率制的20世纪70年代前半期,创历史新低。如果以2020年的水平作为基准,日元的货币实力下降30%以上。
实际有效汇率的下降对于出口导向型汽车制造商和投资海外业务的商社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也会利好持有美国国债等外币资产的个人投资者。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其在购买进口商品时需要花费更多日元,会造成负面影响。除此之外,日元实际有效汇率下降除还会对依赖进口的能源、半导体、通讯设备等多领域产生负面效应。
▼小世有感:日本实际汇率下降,意味着日元贬值,购买力下滑。这或有助于促进日本出口贸易的增长,但同时日本进口成本也恐增加,生活成本提高。
资讯来源:参考消息网
全球海运价格一涨再涨
今年初至6月11日波罗的海指数(BDI)均值为1821.25点,同比去年同期BDI均值1161.25点大幅上涨56.84%,其中波罗的海·巴拿马型船指数(BPI)四线年初至6月11日平均期租金为14507.16美元/天,同比去年同期的10631.82美元/天上涨幅度为36.45%。截至6月10日,从东亚至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航线的海上货运集装箱价格分别攀升至5888美元/40英尺集装箱(FEU)和7516美元/FEU,比此前一周分别大涨了17%和12%。波罗的海指数6月17日已涨至1948.00,当日涨幅0%,周涨幅3.45%,月涨幅5.64%。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6月14日当周已涨至1733.47,周涨幅8.85%,月涨幅32.14%。
7月之后全球海运将进入传统的夏季出货旺季,叠加目前红海危机仍在延续,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全球海运价格短期内出现大幅下调的可能性较低。
▼小世有感:全球航运价格维持高位或将导致中企出口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力削减。此外,海运价格高涨也给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效率带来挑战。
资讯来源:国际商报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两年下降
据法新社6月20日报道,联合国20日表示,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加之贸易和地缘政治紧张态势升级,2023年全球范围的外国直接投资连续第二年减少。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开发机构的一份最新报告,外国直接投资(FDI)去年下降2%,降至1.3万亿美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表示,2024年外国直接投资的前景仍然“具有挑战性”。
直接投资下降对发展中国家的伤害尤其严重,因为它往往是这些国家最大的外部融资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说,去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减少7%,降至8670亿美元,其中流向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幅度为8%。与此同时,流向非洲的资金减少3%,降至530亿美元。
▼小世有感:全球经济放缓和地缘政治紧张导致外国直接投资连续两年下降。尽管2024年有望出现温和增长,但整体前景仍具挑战性。
资讯来源:参考消息
美国消费者支出不断下降,预示经济衰退即将到来
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22日报道,美国刺激计划引发的消费潮正在萎缩,这可能会给经济带来压力。
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5月份零售支出上涨0.1%,但过去三个月的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3%。美国第一季度零售额下降了4%,第二季度目前也呈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消费衰退即将来临。
由于通胀和就业市场降温的叠加影响,消费者不再轻易支出。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生活成本上涨和招聘活动低迷导致消费者信心下滑。55%的受访者表示对美国第二季度的经济感到“悲观”或“喜忧参半”。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总体而言,消费者态度仍然低迷,这可能是由于对通胀和利率的持续担忧所致;消费者对劳动力前景的信心已开始下滑,这表明失业率可能会上升。”
▼小世有感:美国消费支出不断下滑,表明消费者对未来信心不足,或将带来由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衰退。
资讯来源: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