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同比增长21.2%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钢材出口8071万吨
德国大众或在德关闭至少三家工厂,裁员数万人
欧美电动汽车需求趋缓,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利润大降四成
欧盟终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
俄罗斯央行创纪录加息至21%
地缘政治风险稍缓 国际油价下行
白银价格狂飙
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2.8%
全国首批自南非进口牛油果从上海洋山口岸入境
中国坚果人均消费量将达1kg,夏威夷果进口三年翻倍!
同比增长21.2%,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钢材出口8071万吨
在全球市场波动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国钢铁行业仍保持出口量增长。前三季度,中国钢材出口8071万吨,同比增长21.2%;出口均价770美元/吨,与同期国内钢材比,均价高近四成。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升级等举措持续推进,中国钢铁产业也在加速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此外,中国正在推进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发布了相应的建设指南,对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数字化转型方案。
小世有感:中国钢铁出口的持续增长凸显了其在国际市场中的弹性和竞争力。中国的钢铁企业需敏感地把握市场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与新兴产业需求相适应的高性能钢铁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进一步拓展出口市场。
资讯来源:央视新闻
德国大众或在德关闭至少三家工厂,裁员数万人
德国制造业巨头大众汽车的劳资委员会28日告知员工,管理层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境内工厂、裁撤数以万计员工并收缩其在德国所有剩余工厂规模。
随着德国制造业下滑、海外需求减弱以及更多竞争者进入欧洲市场,大众承受重压,不得不采取大幅度削减成本的措施以保持竞争力。大众9月宣布考虑大量裁员并关闭德国部分工厂的计划。若付诸实施,这将是该企业自创立以来首次关闭本土工厂。大众同时宣布将结束一项持续30年的就业保护协议,该协议承诺直到2029年年底前都不会裁员,终结协议后,大众可从2025年中旬开始裁员。
大众汽车急于削减成本摆脱竞争力下滑困境,但其措施令企业劳资关系更加紧张。德国金属工业工会严厉批评大众的关厂计划,并代表大众员工与管理层谈判薪资问题,谈判预定30日恢复。
小世有感:面对需求下滑、竞争加剧的现状,大众大幅裁员以降低企业成本。作为德国制造的门面企业,大众的收缩计划将减少大量就业岗位,引发德国社会对于制造业衰退的担忧。
资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欧美电动汽车需求趋缓,韩国电池制造商LG新能源利润大降四成
据美国彭博社报道,根据LG新能源声明,截至9月30日的3个月,公司营业利润为4483亿韩元(约合2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降39%。彭博社称,随着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需求趋缓,全球汽车制造商对于电动汽车的规划减少,LG新能源一直在努力应对电池订单减少的问题。
汽车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今年早些时候,LG新能源把对美国电动汽车产量增长的预期从此前的35%下调至20%左右。LG新能源还预计,欧洲电动汽车产量将增长15%左右,但低于此前预计的25%。欧洲电动汽车行业在经历需求趋缓的同时,也受到欧盟内部新能源转型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欧洲媒体“Euronews”称,德国和意大利呼吁欧盟放宽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
高盛研究部表示,电池技术的进步和金属价格的下降预计将推动电动汽车电池价格低于之前的预期。这一下降是提高能量密度和降低成本的创新,以及锂和钴价格的下降所导致的。
小世有感:欧美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导致了电池市场的需求相应减缓。同时,欧美国家在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转型策略上表现出犹豫不决的态度,这为新能源产业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资讯来源:环球时报
欧盟终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
欧盟委员会29日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公告,欧盟委员会29日结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认定中国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经济损害威胁”,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为期5年的反补贴税。
公告显示,对于接受欧盟抽样调查的3家中国车企,比亚迪将被征收17%的反补贴税,吉利汽车将被征收18.8%的反补贴税,上汽集团将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其他未接受抽样调查但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20.7%的反补贴税,其他未配合欧盟调查的中国车企将被征收35.3%的反补贴税。
小世有感: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政策已正式生效,此举导致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受到显著削弱。该政策的实施也对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与交流产生了消极影响。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俄罗斯央行创纪录加息至21%
俄罗斯央行将关键利率从19%上调至21%。在通胀加速的背景下,该行在今年7月将关键利率调高至18%,9月又调高至19%。
在加息后,俄罗斯利率超过了2022年2月莫斯科下令军队进入乌克兰后不久实行的紧急利率,达到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俄央行直接将通胀归咎于政府的巨额开支,并称如果物价上涨速度不放缓,它可能再次加息。
俄乌冲突导致俄政府支出大幅增加,并导致经济所有领域劳动力短缺,通胀飙升。9月份,物价涨幅为8.6%,是官方设置的通胀目标(4.0%)的两倍以上。报道称,尽管西方实施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制裁,美国政府希望以此搞垮俄罗斯经济,但是俄武器工业带来了强劲的经济增长。然而,它也导致工资和物价螺旋式攀升,俄央行一直警告说这会破坏经济稳定。
小世有感:在高支出和劳动力短缺的双重压力下,俄罗斯经济面临严峻的通胀风险。俄罗斯央行大幅加息至21%,充分展示了其短期内遏制通货膨胀以及在长期内解决经济结构问题方面的坚定决心。
资讯来源:参考消息
地缘政治风险稍缓,国际油价下行
10月28日,国际油价亚洲盘时段大跌超过5%。市场人士分析称,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对产油国石油设施威胁可能会有所下降,市场恐慌情绪减缓是导致油价中断连涨势头突然走低的主因。
受以色列对伊朗最新的打击避开了石油设施的消息影响,当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亚洲早盘一度重挫5%,至每桶72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跌幅超5%,至每桶67.8美元。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日前发布月度石油市场报告,将2024年和2025年的全球日均石油需求预期分别下调至约1.04亿桶和1.06亿桶。除了供需基本面,美国、日本即将公布的利率决议以及英国政府的财政预算案,也将成为未来几周内影响全球原油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决策预计将直接影响美元波动,进而间接影响原油价格。
小世有感:地缘政治影响逐渐消退,加之产油国需求预期下调,国际油价短期内或难以持续走高。供需关系的调整有望使市场恢复至稳定状态。
资讯来源:经济参政报
白银价格狂飙
白银价格近期创下了近12年来的新高,涨幅超过黄金。截至10月25日9时,纽约白银期货交易价格徘徊在33.92美元/盎司附近,而10月23日盘中一度创下2012年底以来的新高35.07美元/盎司。当前白银价格的上涨前景是过去数十年以来最强的。
从历史发展看,当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走弱时,白银反而会迎来牛市。如此情况下,美元贬值与市场对贵金属的配置增加,促使白银价格上涨。同时,太阳能、电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也加大了对白银的需求。世界白银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白银需求总量达到35551吨,供应缺口约为4400吨。2024年尽管白银产量复苏总供应量预计增加2%至3%,但仍低于白银需求增速,使供应缺口扩大至约5000吨。
小世有感: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了市场对白银的需求,供应缺口引发其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贸易摩擦不断,作为避险资产的白银受到热捧,进一步推动其价格增长。
资讯来源:国际商报
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2.8%
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30日公布首次预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8%,低于市场预期。具体来看,占美国经济总量约70%的个人消费支出增长3.7%,高于第二季度2.8%的增长率;反映企业投资状况的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低于第一季度3.9%的增长率;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1%,连续两个季度下降。
按贡献度计算,个人消费支出拉动当季经济增长2.46个百分点;非住宅类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当季经济增长0.46个百分点;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拉动当季经济增长0.85个百分点;私人库存投资拖累当季经济增长0.17个百分点;净出口拖累当季经济增长0.56个百分点。
美媒分析认为,个人消费支出是拉动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本月29日公布数据显示,美国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108.7,创9个月来最高值。
小世有感:美国第三季度GDP保持增长,消费者信心回升,个人消费支出及企业投资呈增长态势,或表明美国经济开始回暖。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5年全球有色金属或供过于求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有色金属价格的上涨势头乏力。作为铜的国际指标的伦敦金属交易所3个月期货在达到1万美元后表现疲软,10月21日收盘价为每吨9559美元。此前价格明显上涨的锌也如出一辙。LME3个月期货10月3日一度上涨至每吨3209美元,创出自2023年2月以来的最高点。但是10月21日的收盘价比近期最高点下跌了4%。
支撑过去一个月有色金属行情的是亚洲的宽松政策,再加上美国启动降息带来的软着陆预期,推动了上涨势头,但是供过于求的环境抑制有色金属价格上涨。预计2025年精炼铜产量将增长1.6%。国际铅锌研究组织预测称,锌在2025年也将出现14.8万吨的供应过剩。2025年锌矿山的产量预计同比增长6.6%。
小世有感:随着有色金属供应增速超越需求增长,铜、锌等金属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全球经济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之供应过剩的前景,有色金属市场可能难以维持持续的上升趋势。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全国首批自南非进口牛油果从上海洋山口岸入境
10月初,上海洋山口岸迎来全国首批南非进口牛油果。洋山海关开辟非洲农产品进口“绿色通道”,提供通关便利化措施,优先安排查验及通关放行。当天上午,经洋山海关查验合格后,共计22吨牛油果顺利提离口岸。上海是非洲农产品进口最重要的口岸之一,今年前8个月,上海口岸累计进口非洲农产品61.2亿元,同比增长15.5%。
今年8月,海关总署公布符合要求的南非鲜食牛油果企业名单,南非成为继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之后第三个获得中国鲜食牛油果准入的非洲国家。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办期间,中国同非洲多个国家签署有关农产品输华的合作文件。今年以来,中国已先后与1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16项农产品输华准入议定书。中非经贸往来持续增长,农产品贸易尤为亮眼,据统计,今年1-8月,中国自非洲进口农产品达284.7亿元,同比增长4.8%。
小世有感:全国首批自南非进口牛油果,在经济贸易、市场供应、物流管理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牛油果进口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也促使种植户和生产商提升质量与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资讯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坚果人均消费量将达1kg,夏威夷果进口三年翻倍!
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中国树坚果年度报告》显示,过去5年中国的坚果消费量每年增长5%,2030年人均坚果年消费量可能比2023年翻一倍。2023年中国坚果进口量达42.7万吨,已是全球第一大夏威夷果进口国、第二大开心果进口国、第三大巴旦木进口国。全球供应量的增加、饮食观念的改变、坚果行业的产品创新将推动坚果进口继续增长。
根据商务部下属的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2024年5月发布的树坚果贸易和消费报告,自2015年以来,中国的树坚果进出口都有所增加。该报告显示,中国的坚果进口量从2015年的11.7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42.7万吨,出口量从6.3万吨增加到29.9万吨。十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树坚果的净进口国,并且由于食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在国内难以种植碧根果等受欢迎的外国品种,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
小世有感:中国坚果市场的迅猛发展凸显了消费者对健康饮食趋势的积极响应。随着国内坚果产业的生产与加工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市场预期将实现国际与本土资源的深度整合,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资讯来源:国际果蔬报道